[1]易红波.副文本视域下《道德经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—以安乐哲译本为例[J].沈阳建筑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23,(6):620-625.[doi:10.11717/j.issn.1673-1387.2023.06.12]
点击复制

副文本视域下《道德经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—以安乐哲译本为例()
分享到:

沈阳建筑大学学报(社科版)[ISSN:1006-6977/CN:61-1281/TN]

卷:
期数:
2023年第6期
页码:
620-625
栏目:
语言文学
出版日期:
2024-01-07

文章信息/Info

作者:
易红波
关键词:
《道德经》副文本译者主体性安乐哲
DOI:
10.11717/j.issn.1673-1387.2023.06.12
摘要:
副文本的合理运用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,安乐哲在《道德经》译本中将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。研究发现:正文本翻译前,通过副文本阐述译者重译典籍的因由、目的、底本的选择以及哲学语境的建构;翻译中,阐明译者“中国式叙述”的翻译策略、语言和文化语境的建构以及读者服务意识;翻译后,再现道家哲学语境,并彰显译者的翻译惯习。译者发挥主体性利用副文本建构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多重语境,不仅使读者加深了对中国哲学的理解,也为中国典籍的翻译提供了新思路。

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
[1]林昊 刘富华 吴明海.基于语料库的《道德经》翻译特点研究[J].沈阳建筑大学学报(社科版),2019,(6):623.[doi:10.11717/j.issn.1673-1387.2019.06.13]

更新日期/Last Update: 2024-01-07